凤尾蹀躞卡巴迪
2025-08-04
凤尾蹀躞卡巴迪
蹀躞带:古老智慧的传承
蹀躞带的起源可追溯至遥远的古代,它是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智慧的结晶。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为了适应骑马生活,方便携带各种工具,他们发明了蹀躞带。这种腰带以皮革制成,上面巧妙地设置了环扣,可以悬挂佩刀、刀子、磨石、契苾真、哕厥、针筒、火石袋等被称为“蹀躞七事”的物品,这些物品对游牧民族的生存和生活至关重要。无论是狩猎、放牧还是日常生活,蹀躞带都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蹀躞带还是战士们驰骋沙场时不可或缺的装备。它坚固耐用,能够承受战马的奔跑和跳跃,同时还方便战士们随时取用武器和装备。这种实用性使得蹀躞带在古代战争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蹀躞带逐渐传入中原地区。南北朝时期,胡人骑兵将其带入中原大地,从此蹀躞带在中原文化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到了唐代,它迎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一度被定为文武官员必佩之物。朝廷将蹀躞带纳入严格的“大带制度”服饰规范体系中,以带上的装饰质料和数量来区分官品权位。比如唐代皇室成员和高级官员所佩戴的蹀躞带往往用金银等贵金属打造,镶嵌宝石,皇帝可佩戴13条蹀躞带,为最高级别。在朝堂之上,官员们佩戴着蹀躞带,每一次行礼、每一次走动,带间的环佩相互碰撞,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唐代的繁荣与威严。
时光流转,宋元以后,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迁,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蹀躞带的实用性逐渐减弱,开始向装饰化方向发展。元代,蒙古文化的影响曾使蹀躞带的实用性短暂复兴,但这一趋势并未持续太久。明清时期,蹀躞带的结构不断简化,到了清朝,逐渐被边缘化。
尽管如此,蹀躞带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却并未消失,它成为历史的记忆,深深地烙印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中。在蹀躞带逐渐沉淀为文化符号的同时,新时代的工匠们从传统文化宝库中汲取灵感,将凤凰元素与蹀躞带相结合,创造出了富有时代特色的凤尾蹀躞带。
凤尾蹀躞:文化传承中的创新之光
凤凰,在中国文化中一直是祥瑞、高贵、美丽的象征。它的出现,总是伴随着吉祥如意、繁荣昌盛的美好寓意。“凤尾”常被用来形容华丽、敏捷或高贵,与卡巴迪运动中快速移动或团队协作形态相似。
蹀躞,在古代汉语中有两种常见含义,一是指佩带上的饰物(如蹀躞带),二是指小步疾走的姿态。可用来形容卡巴迪运动员在比赛中频繁移动、步伐紧凑、快速灵动的特点。“凤尾蹀躞”的诞生,是传统与创新的完美融合,是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挖掘基础上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凤尾的优美形态被巧妙地融入蹀躞带的设计中,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又是对创新精神的追求,更是赋予了古老的蹀躞带新的生命力,使原本质朴的腰带焕发出独特的魅力。
凤尾蹀躞卡巴迪运动:文化与体育的激情碰撞
凤尾蹀躞卡巴迪运动的诞生,是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以卡巴迪运动为基础,融入凤尾蹀躞元素,使这项运动更加富有文化内涵和趣味性。卡巴迪运动起源于亚洲民间,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其运动形式类似于“老鹰捉小鸡”、中原地区的拍死救活游戏、华南地区的小蜜蜂、云南少数民族的拉家抢家等运动,结合国际卡巴迪运动规则,在保留项目核心竞技特征和技术体系的前提下,创新性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创建了深受青少年喜爱、国际上首创的运动项目“凤尾蹀躞卡巴迪运动”。通过优化竞赛规则和防护措施,既突出了青少年运动过程中的安全性、趣味性和游戏性,也有效降低了潜在的运动风险,增强了参与体验。运动员身着凤尾蹀躞带,在赛场上奔跑、跳跃、对抗,展现出顽强拼搏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文化故事;他们的每一次呼喊,都充满了对运动的热爱和对胜利的渴望。
凤尾蹀躞卡巴迪的发展
2017年,黑龙江省卡巴迪运动协会冉洪亮老师在漠河县开展小学生卡巴迪运动推广工作时,基于对运动安全性和普适性的深入考量,采用腰间绑缚丝巾、以拔取丝巾的方式替代传统对抗形式。降低了运动风险,更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2023年,王玉斌团队将卡巴迪运动的历史渊源与中国传统蹀躞文化相融合,经过系统性地整理和挖掘,以国际卡巴迪运动规则为基础,创设了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首创“凤尾蹀躞卡巴迪”运动项目。此后,全国卡巴迪运动推广委员会开始推广普及凤尾蹀躞卡巴迪,并在组织的所有培训中都增设了该运动项目,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能突出的教练员、裁判员。全国卡巴迪运动推广委员会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推广凤尾蹀躞卡巴迪,由南京理工大学陆炎老师整理“蹀躞”相关文献,并执笔完成了凤尾蹀躞的起源与含义考探。详细阐述了“蹀躞”一词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及其在凤尾蹀躞卡巴迪中的创新应用,为这一新兴运动项目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全国卡巴迪运动推广委员会的努力,不仅让更多人了解了“蹀躞”这一传统文化元素,也进一步提升了凤尾蹀躞卡巴迪的文化价值和影响力。这一举措为凤尾蹀躞卡巴迪的推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径。
2024年12月在云南举办的全国卡巴迪锦标赛中,首次引入了凤尾蹀躞卡巴迪比赛项目,甫一登场即受到青少年群体的热烈欢迎。
经过长期探索与实践,凤尾蹀躞卡巴迪竞赛规则于2025年5月26日在总局官网正式发布。
目前,全国卡巴迪运动推广委员会正致力于推动凤尾蹀躞卡巴迪在国际舞台上的发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向世界更有效地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并在国际舞台上开创具有特色的“凤尾蹀躞卡巴迪”运动环境与语境,构建凤尾蹀躞卡巴迪的话语体系,以更好地传播中国的文化声音。
参考资料
①韩雪岩:《辽代官服“蹀躞带”带銙之形制渊源考》,《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②商占群,房英杰,王玉斌:《中国卡巴迪运动》,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7年。
③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体育总局社体中心关于印发<全国卡巴迪运动裁判员管理办法(试行)>等三项文件的通知》,国家体育总局官网,https://www.sport.gov.cn/stzx/n5434/c28752985/content.html,2025年5月26日访问。